商汤UED-UI视觉实习防掉坑指南2
溪溪
2020年01月13日
一、detAiled analysis篇
这篇主要分析一下工作和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具体问题。我试图用有趣和故事性的文字来描述我遇到过的一些小烦恼,即使现在回头看大多数都是十分基础的问题,但是希望你看完这篇文章之后可以避免再次走上我走过的弯路~
Q1: 解决视差
在菜单栏等同级信息处,图标的形状经常不完全一致,我曾经一味追求「数据上的平衡」(例如保持长宽都是12px,或者有长宽比不一致的图标也要强行统一),然而这样出来的视觉效果往往并不协调。
Q2: 字体的颜色
虽然我们总是说到白纸黑字,但是界面中使用#000000并不是一个好选择,过高的对比度会让我们的眼睛感到劳累,界面视觉体验降低。
Q3: 舒适的阴影
在我们对界面设计的把控经验不足的时候,很容易给我们的按钮或卡片调出僵硬的影子,那太糟糕了。
Q4: 合适的圆角
事实上,直角往往会给人不亲近感,因此我们在许多地方都会尝试使用圆角。
当然,有时候我们也使用直角,但是直角往往会给人比圆角更严肃的感受——具体的选择还是根据项目来吧!
Q5: 友好的导航
即使导航的分类有很多,例如汉堡导航、拖动导航等,但我们却很少去使用那些剑走偏锋的样式——那会让用户很难完成线性操作!
Q6: 统一的控件
我们的项目往往由多个人共同完成,保持基础控件的一致性非常重要,一是让界面保持统一感官,二是降低用户的认知成本,三也保证了设计规范的合理输出。
Q7: 图标的含义
一个图标往往有很多种表现形式,但是选择哪个形式我们并不仅仅需要考虑他的美观性,利用图标的形式来提高操作的可用性才是我们的目的。
Q8: 正负形比例
我们在进行设计时常常忽略正负形比例,但是我想它可能会对保持图标的一致性有一些帮助!
Q9: 饱满的图形
有时候我会觉得我的图标不够精致,却找不到问题。后来我发现如果往图标后面加一个矩形,我原来设计的ICON是有大量空余面积的!
Q10: 及时保存
我想你不会希望做了一天的界面失踪。
Q11: 使用鼠标
在这之前我是一个使用触摸屏做三年所有电脑工作的女孩:P,在不适应中别扭了很久,直到我发现这大大提高了我的工作效率——i like it!
Q12: 常用快捷键
相信我,使用快捷键可以再次大大提升你的效率!
或许你已经是一个视觉达人,那十分遗憾以上的内容可能对你没有太大的帮助。那就再了解了解其他岗位的工作吧!这可能有利于你和他们更高效的沟通协作。(当然,设计师并不是非得懂产品和开发,但是趁着我们在科技公司可以更方便、有途径学习一些基础前端知识的时候,何乐而不为呢?)
二、soft skills篇
这篇主要讲讲我在实习过程中学到的一些“soft skills”,维基百科说它主要包括了个人的社交礼仪、沟通、语言、与人为善和乐观等人际关系方面的特质。于我而言,单纯掌握更厉害的设计技能并不是我所希望发展的方向,从实习生的角度,我们刚刚从学校走入社会,soft skills在一些时候也是非常重要的,希望以下可以对你有一些帮助。
Q1: 请学会适当的拒绝
即使在99%的情况下,我会对所有的需求「来者不拒」,希望可以通过更多的工作来学到更多。但是你很可能会遇到在项目排期外接收到新的产品需求,如果遇到这种情况请先评估需求的工作量,工作量超过半天的需求请勇敢说“no”,或许你可以尝试这样的回应——
当有排期的产品经理突然加了需求:
“hi,xx(产品经理),非常高兴你提出了这个问题,但是我们在上周已经完成了本周的工作安排,本周我们排了xxxx(同一个产品的项目),这可能需要花费我们不少的时间,如果这个问题的优先级高于xxxx,那你这边是否方便重新排列一下优先级呢?让我们重新规划一下这个项目的排期吧!”
当无排期的产品经理突然加了需求:
“hi,xx(产品经理),非常高兴你提出了这个问题,但是我们在上周已经完成了本周的工作安排,本周我们排了xxxx(另一个产品的项目),那似乎也十分紧急,当然我明白你这边对于设计的需要,但是很遗憾我们可能只能排在下周,如果这个问题的紧急程度相当高,可能需要你和xxxx(另一个产品)的产品、yy(我的主管)进行下一步沟通,如果有必要,我们再重新规划一下排期吧!”
当技术突然加了非常大的视觉需求(别笑!这常常出现:P):
“hi,xx(开发),非常高兴你提出了这个问题,我明白你所说的疑惑点,但是我们这边可能和你有不同的见解,我们这样是为了xxxx(说出令人信服的设计思路!例如:针对这个点,我们设计的标准是什么,有什么数据验证,有什么理论支撑,是什么样的设计思路,目的是为了什么等等),而这个想法我们也和产品有过沟通。当然,如果你这边依然对于视觉设计有比较大的疑问,可以和xx(该项目的产品经理)再进行一下确认,如果产品那边认为这版设计的确需要修改,我们可以再进行排期。”
(技术这里不包括需要切图、视觉稿标注偏差、视觉稿不一致等等问题,这些我们需要即时给到解决的反馈!这里只代表技术希望修改设计风格等大问题时)
再次强调,以上是在突然提出了非常大的需求时,适当的委婉拒绝,让产品经理和主管沟通进行项目重新排期,但是在99%的出现小需求的时候,让我们愉快地接受并解决它吧!
当然,上面我只是给出了一种沟通方式,而这并不是唯一的!我相信你会根据不同的沟通环境,使用最合适的语言和对方进行沟通。
Q2: 请珍惜和重视与其他岗位的交流
很遗憾,如果你不是计算机背景,在学校的时候往往完成的只是从产品设计到高保真设计稿这一步,其实很难涉及到开发实现。事实上,因为学校项目的难以落地性,通常我们连产品这一步也涉及不深——或者说,很少根据真实场景去完成一个产品目标—需求方痛点—解决方案的流程。
实习工作便是一个绝好的机会!人类生而为群居动物,我们无法避免职场的协作沟通,一味无脑闷头的执行并不是一个好选择,交流起来吧!
让我们来举个例子吧——
过程描述:
接到需求的时候,不先思考界面功能的逻辑,不先弄明白交互设计师设计的原因,直接根据看到的交互稿进行界面设计。
原因反思:
对「设计」的全流程认知不透彻,以为出界面就是工作大头,产品目标、产品功能逻辑这些有产品经理和交互设计师想就够了,而不去思考前期这样设计的目标本身,很容易使得我们最终输出的设计稿和需求方需要的解决方案并不合理关联。
如何避免:
开始设计前一定要和交互设计师进一步沟通清楚,明确业务目标和用户场景的合理性,如果有有异议或者依然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再多和产品进行沟通,搞清楚功能设计的目的,并用自己的语言重新理出界面内视觉优先级。对交互设计师给出的具体解决方案,不要让它框住自己的思路,而是反推确认方案背后的目标本质,回到目标导向设计上来。
前端开发(其他开发岗位我们交接比较少)
过程描述:
不跟踪开发效果,输出完设计稿就以为这个需求已结束。事实上,开发结果和设计效果往往会有出入,特别是设计师不管开发效果的时候,不少前端会自作主张或者错误理解设计稿,最终开发出不尽如人意的产品。
原因反思:
没有从系统的角度来梳理看待问题,对内容之间的关联感知弱,只顾聚焦当前业务需求的细节,忽视了对产品整体层面的影响。或虽有意识到,但因为畏惧工作量、沟通成本等,或者以为这些是产品经理的工作,不愿意去推进整体角度的优化。
如何避免:
首先,在提交设计稿时就应按照开发写代码的方式将设计稿标注好,如果标注的字太小,也可以在邮件里再写一遍,以便开发能有明确的参考;其次,将设计稿提交之后随时跟进开发进度,对于开发结果出现的诸如没对齐、没有边界线、padding大小不对等等细节进行反馈请求修改。
技术岗位
过程描述:
不考虑技术难度,不考虑项目周期,一味追求更强的视觉表现效果。
原因反思:
事实上,大部分时候产品和交互已经解决了大部分的开发问题。但是如果要考虑上项目排期、特殊效果的开发难度,我们很有可能做出不现实的设计稿!(例如插入动效文件过大、动态图表做了特殊效果等等)设计师不应该理所当然地认为只要能设计出来的,开发一定有办法开发出来,而是应该和开发一起想到更好的解决办法(例如动效文件压缩,转化成网页文件格式,图表动态部分保持可开发效果等等)。
如何避免:
虽然作为设计师我们的本职工作就是做好设计工作,但是完全无法理解基础的开发思维,这常常会让我们的设计不利于实现,最终实现的开发效果和设计稿大不相同,而我们都明白埋怨开发并没有用。最好的办法当然是利用业余时间了解点基础的代码知识,降低了设计师和开发之间的沟通成本,但是这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学会的。我们更应该做的是在设计前先去和产品经理、开发稍微了解一下项目的时间、开发是否调用控件,如若调用的话调用什么控件库,有哪些是很难修改的等等,开发和设计各退一步,一起为了项目的最优解努力。
Q3: 自我驱动和长远视野
坦白来说,在动手写这篇文章之前我踌躇了快半个月,但是实际上写到这里花费了不到半天。作为新手,我们很容易陷入畏惧开始、不敢动手的困境中,永远觉得自己还没有准备好,总觉得再过几天说不准能力提升了可以写下更nice的文章,画出更精美的画等等,但是,什么时候才能准备好呢?
我想,其实大概我们永远也无法准备好,却该明白此刻已足够好。
不管是以图或是文的形式,对自己的进步保持记录的习惯会让你受益匪浅:你很难对不留下任何痕迹的时间段进行自我评估,而当你看到曾经的青涩的作品,看到了漏洞和进步空间的时候,说明你这段时间里是有进步的!
我猜你并没有想在一个企业一个岗位干50年的打算,而三十年前我们对于UI这个职业也没法想象(毕竟那是iPhone4还没出来的年代:P),现在行业主要把用户体验设计分为六类:ux designer、product designer、Visual designer、ux reseARcher、Content strategist、ux unicorn,我们现在的工作内容大概属于Visual designer。担心前面的内容会给到你一些误解,事实上我并不主张设计师一定要往别的方向延伸,只是想提醒一下:始终保持学习的动力和热情,接受新事物和放宽知识面,固步自封太糟糕了,如果可以的话,在实践中找到自己喜欢且适合的发展方向。
(你当然可以非常真诚且热情地在Visual designer的路上一直发展下去,视觉设计真的是一件非常酷的事情!)
end
这篇文章写到这里也需要结束了,一起挑战自己的天花板吧,biu——
(点个赞呀mua)